潜身锦江23年护佑成都渡汛 7个橡胶坝即将退役
2023-04-11

        静静的河水从橡胶坝跌下,堆叠出雪白、细碎的水花,形成约3米高、圆润的小瀑布。

微信图片_20230411105333_副本.png

        下午16时,成都九眼桥水闸的水位监测表不停地变幻着数据:3.45米、3.41米、3.40米……这是锦江水位在九眼桥橡胶坝观测点的变化记录,每隔两小时,水闸值班工作人员刘旭就要向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上报一次水位数据。

       “ 这是枯水期的上报要求,在汛期要求一个小时上报一次。”刘旭说,如果水位达到或超过了3.5米,就要考虑“平坝”——将橡胶坝里的水全部或部分释放,以降低河道水位,避让洪峰。

        九眼桥锦江河面宽80米,水色碧绿,离桥二三十米处的水下,就“隐身”着橡胶坝。

微信图片_20230411105658_副本.png

        橡胶坝是个“舶来品”,属薄壁柔性结构,是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1957年世界上首座橡胶坝诞生于美国洛杉矶,此后几十年风靡全球,成为城市内河调节水位的主要水利设施。中国第一座橡胶坝是北京右安门橡胶坝,建于1966年,该坝曾两次更换坝袋,至今运行正常。

        成都锦江上的7座橡胶坝分别位于万福桥、二号桥、九眼桥、下河心村、百花、老南门、龙爪堰,其中,前四处布局于府河之上,后三座位于南河之上。

        九眼桥橡胶坝宽80米、高约5米,装上水足有千余吨重,它的底部是一块固定钢板,将圆柱水体与河道永久、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自1997年“到岗”,它已在九眼桥水闸服务了23年。

微信图片_20230411105828_副本.png

        橡胶坝是怎么工作的?在刘旭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九眼桥水闸,一探究竟。

        在二楼的一个控制箱上,有3个泵的启动、停止按钮,刘旭介绍,这3台泵都是给橡胶坝充水的,如果3台同时启动,一个多小时就充满了。“平时,橡胶坝都是充满了水的,如果遇到要平坝,就把泄坝阀按下去,都是自动操作”,他说。

        坝体下,有两路水管,一路管进水,一路管出水。所谓“平坝”,就是在上游来水过大时,将水放出,通过坝下的出水管将水引入船闸内,再提闸放水以平库,“根据上级汇总天气预报、防汛预警等信息,提前进行平坝,坝内水全部放完要2个多小时。”每次成都将降中到大雨时,这7座橡胶坝就会随时处于“平坝”的待命状态。

        九眼桥施工围档已拉起,橡胶坝启动退出“倒计时”。“功成身退,退休啦!”说这句话的,是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秦文萃,她和同事们正在对锦江上的7座橡胶坝进行巡查、摄影,为它们留下最后的靓照。

        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水域管理科副科长王俊介绍,今后将使用气盾坝,“因为它充、放水的时间更短,反应更迅速”,在建好气盾坝主坝后,将分两批实施橡胶坝退坝,“新坝也能减少目前橡胶坝因为高差形成瀑布的噪音”。

        4月30日前,这7座橡胶坝将逐一告别锦江,由更先进的气盾坝继续守护锦江安全。